2009年7月14日 星期二

*出師表

今天和朋友聊到以前的總總,
想起以前高中無憂無慮的生活。
作為學生,
只要讀書,
其他的事情都不用怎麼理會。


還記得以前讀書的時後,
讀出師表不墮淚者,其人不忠。
讀陳情表不墮淚者,其人不孝。
讀祭十二郎文不墮淚者,其人不友。
高中聽到的時候,
只覺得古人也未免太小題大作了。
不過現在回想起來,
心有戚戚焉。


官中、府中,俱為一體,
陟罰臧否,不宜異同。
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,
宜付有司,論其刑賞,以昭陛下平明之理,
不宜偏私,使內外異法也。


侍中、侍郎郭攸之、費禕、董允等,
此皆良實,志慮忠純,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。
愚以為官中之事,事無大小,
悉以咨之,然後施行,必能裨補闕漏,有所廣益。
將軍向寵,性行淑均,曉暢軍事,試用於昔日,
先帝稱之曰能,是以眾議舉寵為督。
愚以為營中之事,悉以咨之,
必能使行陣和睦,優劣得所。
親賢臣,遠小人,此先漢所以興隆也;
親小人,遠賢臣,此後漢所以傾頹也。
先帝在時,每與臣論此事,
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、靈也。
侍中、尚書、長史、參軍,此悉貞良死節之臣,
願陛下親之信之,則漢室之隆,可計日而待也。


到現在印象最深刻的,
還是這兩段吧!
獎罰分明、秉公執法。
作為一個領導者,
在使用人才時,
需要『適才、適所、適時』。
對於不適任者,
就自然讓他淘汰。
對於有才能的人,
給予他相對應的工作,
讓他能發揮所長。
親賢臣而遠小人,
親近有德行、能力的部下,
將那些只會花言巧語、投機取巧、趁機偷懶的部下,
一一地逐出工作環境。
這是先漢之所以興隆的原因。
留下那些投機取巧、趁機偷懶的部下,
則會踏上後漢滅亡的歷史。


諸葛亮寫出師表的思緒頗為複雜,
但是是否真的能感動後主劉禪呢?
勸勉後主「廣開言路」、「秉公執法」、「親賢遠佞」,
這些心聲是否真的有傳達到呢?


記得以前大一作為小組組長的時候,
對於那些散漫、沒有自知之明的傢伙,
感到非常的憤怒。
並且在下次的分組,
打死也不願意跟他們同一組。
跟有才能、德行的傢伙一組,
才會使得報告能順利進行。
那些只會花言巧語、趁機偷懶,
都已經大學生了還一大堆事情不會做的傢伙,
就要全面排除在我們的團隊之外。


自己知道自己並不是多麼好的領導者,
但是總是期勉自己,
能適時對領導者提出建議,
做一個優良的部下就足夠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